甘肅縣域和農村發展報告(2021)
中文摘要:
本書是甘肅省社會科學院和甘肅省統計局共同合作編寫的甘肅縣域經濟社會分析的年度報告,由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
本書由三部分組成??倛蟾娣治龈拭C省86個縣(市、區)經濟社會發展情況,結合構建的縣域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進行比較分析,總結縣域發展的現狀與特點,并提出相應的對策與建議??h域篇首先構建了2019年甘肅省縣域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該評價指標體系共包括宏觀經濟競爭力、產業發展競爭力、基礎設施競爭力、社會保障競爭力、公共服務競爭力、人居環境競爭力、社會結構競爭力和科學教育競爭力8個一級指標,以及21個二級指標和65個三級指標。其次是使用2019年甘肅省86個縣(市、區)經濟社會發展的縣卡數據和財政統計數據,對縣域經濟社會發展情況進行數據計算和統計分析,并對縣域發展水平進行打分、分類和排序。農村篇選擇當前甘肅農村發展的相關專題和熱點進行研究,主要有甘肅農村解決相對貧困的長效機制、甘肅農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問題與難點、甘肅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進展及問題、“一帶一路”背景下甘肅農業“走出去”問題、甘肅主要農產品供給保障體系等,以期為“十四五”時期甘肅縣域和農村發展提出可參考的建議與對策。
通過對甘肅省86個縣(市、區)經濟社會發展數據的處理分析,本書總結出2019年甘肅省縣域競爭力發展特征和存在的問題:一是縣域經濟整體呈低速增長,但區域間差距進一步拉大;二是縣域綜合競爭力不斷提升,但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依舊突出;三是縣域公共服務短板明顯,人口出現回流趨勢;四是農業現代化程度低,農業發展目前尚未達到高質量的標準;五是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改善,生態宜居成為發展亮點;六是縣域教育投入持續增加,但科技投入明顯不足。針對出現的問題,結合甘肅省省情從堅決貫徹新發展理念、充分發揮特色優勢、大力弘揚擔當實干精神、著力優化營商環境、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和補齊城鎮化發展的短板六個方面,提出了甘肅省縣域經濟社會發展的對策與建議。
今明兩年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十四五”規劃發展的開局之年,更是甘肅省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甘肅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努力譜寫加快建設幸福美好新甘肅、不斷開創富民興隴新局面時代篇章的關鍵之年。各縣域要把握機遇謀劃好具體工作,最大限度把中央關懷、政策機遇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發展紅利和成果,努力走出一條城鄉統籌、產城融合、各具特色的富民強縣之路。
甘肅藍皮書●縣域2021(一)
甘肅縣域經濟社會發展總報告
摘要:
2019年是甘肅發展歷程中極為特殊、極不平凡的一年。習近平總書記3月參加全國兩會甘肅代表團審議、8月親臨甘肅視察,連續兩次對甘肅省工作作出重要指示,給全省干部群眾巨大鼓舞和極大鞭策。課題組通過建立縣域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用甘肅省86個縣(市、區)的經濟社會發展縣卡數據,通過計算比較分析,總結出2019年甘肅縣域競爭力發展特征和存在的問題:一是縣域經濟整體呈低速增長,但區域間差距進一步拉大;二是縣域綜合競爭力不斷提升,但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依舊突出;三是縣域公共服務短板明顯,人口出現回流趨勢;四是農業現代化程度低,農業發展目前尚未達到高質量的標準;五是推進農村人居環境改善,生態宜居成為發展亮點;六是縣域教育投入持續增加,但科技投入明顯不足。針對出現的問題,結合甘肅省省情從堅決貫徹新發展理念、充分發揮特色優勢、大力弘揚擔當實干精神、著力優化營商環境、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和補齊城鎮化發展的短板等六個方面提出了甘肅縣域經濟社會發展的對策與建議。
關鍵詞: 社會發展 縣域經濟 甘肅省
作者簡介:
王建兵,博士,甘肅省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所長、研究員,研究領域為生態經濟和農村發展。
王衛華,甘肅省統計局農村工作處處長。
甘肅藍皮書●縣域2021(二)
甘肅縣域競爭力綜合評價報告
摘要:
本報告主要通過構建甘肅省縣域競爭力指標體系,利用一定的數理分析方法,對2019年甘肅省86個縣(市、區)經濟社會發展數據進行處理分析,得出2019年甘肅省縣域競爭力發展特征。一是2019年甘肅省縣域競爭力整體水平相對較低,與2018年相比提升明顯。二是從8個一級指標均值來看,社會保障競爭力處于一般優勢;科學教育競爭力、基礎設施競爭力、人居環境競爭力、公共服務競爭力,均處于中勢;產業發展競爭力、社會結構競爭力、宏觀經濟競爭力,均處于一般劣勢。三是各市(州)及各市(州)所轄縣域之間差異性較大,縣域競爭力發展很不均衡;各縣(市、區)排序波動較大,政策連續性及穩定性較差,縣域競爭力可持續性不強。四是各市(州)及各市(州)所轄縣域之間要素配置差異性較大,縣域競爭力要素配置很不均衡。五是2019年甘肅省各市(州)及各市(州)所轄縣域之間競爭力具有一定的行政區域、地理位置、經濟發展、經濟結構等因素制約下的分布特征。六是2019年甘肅省脫貧攻堅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貧困地區縣域競爭力上升趨勢明顯。七是各縣(市、區)產業發展競爭力出現回歸最初傳統產業競爭力優勢現象,反映出甘肅省2019年新興產業發展不足,特困地區產業競爭力有待提升,扶貧效果不明顯。八是從2019年甘肅省縣域基礎設施、社會保障、公共服務、人居環境、社會結構和科學教育6個指標競爭力來看,貧困縣域與非貧困縣域差異性不明顯,一方面反映出近幾年對各貧困縣(市、區)基礎設施投資力度較大,社會保障、科學教育、人居環境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另一方面反映出近幾年對各非貧困縣(市、區)基礎設施建設投入相對不足。
關鍵詞: 縣域 甘肅省 競爭力評價
作者簡介:
李振東,甘肅省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副所長、副研究員。
張福昌,甘肅省統計局農村工作處副處長。
甘肅藍皮書●縣域2021(三)
甘肅省市(州)縣域競爭力評價報告
摘要:
本報告在參照《甘肅縣域競爭力評價(2019)》研究結果的基礎上,對甘肅省14個市(州)所轄縣域競爭力進行總體及分項評價與分析,并根據各市(州)所轄縣(市、區)經濟社會發展優劣勢特征,為各縣域如何發揮優勢、補齊短板,提出有針對性的決策參考依據。
關鍵詞: 縣域 甘肅省 競爭力評價
作者簡介:
何劍,甘肅省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李振東,甘肅省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副所長。
甘肅藍皮書●縣域2021(四)
甘肅省農村解決相對貧困的長效機制研究
摘要:
新時代堅決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建立解決農村相對貧困的長效機制,是黨中央對當前精準扶貧工作以及精準脫貧后如何持續治理貧困問題的根本要求。本報告從農村貧困的新形態著手,分析甘肅省農村貧困的現狀和產生原因,進而從要素與結構、運行功能和運行機制以及外延生態環境三個方面,考慮建立甘肅省農村解決相對貧困的長效機制。
關鍵詞: 農村 甘肅 長效機制 相對貧困
作者簡介:
趙前前,中共甘肅省委黨校(甘肅行政學院)甘肅發展研究院副院長、教授。
徐毅成,甘肅政法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教授。
王博,中共甘肅省委黨校(甘肅行政學院)圖書和文化館助理館員。
馬進虎,中共臨夏州委黨校(臨夏州行政學院)講師。
馬廷魁,西北民族大學新聞學院副教授。
甘肅藍皮書●縣域2021(五)
甘肅農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面臨的問題與難點
摘要: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全面建成小康后,我國將繼續為實現2035年社會主義現代化目標而努力奮斗。下一階段,“三農”工作的重心,將由脫貧攻堅轉到鄉村振興。本報告在歸納總結甘肅農村脫貧攻堅取得的成績、經驗的基礎上,深入分析甘肅農村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存在的問題與難點,提出下一步促進甘肅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 甘肅農村 全面小康 鄉村振興
作者簡介:
何劍,碩士,甘肅省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為農業經濟和農村發展。
甘肅藍皮書●縣域2021(六)
甘肅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進展及問題研究
摘要:
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一項重要任務。甘肅省經濟社會發展相對落后,農村人居環境發展差異較大,一些地區存在嚴重的臟亂差問題,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滿足農民群眾期盼形成阻礙。自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作出《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方案》工作部署以來,甘肅省委、省政府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作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制定《甘肅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實施方案》,分目標制定“三大革命”和“六項任務”等方案,并取得階段性成效。本報告根據調研所得省內全域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現狀,將實際整治進展情況與方案要求和目標進行比較分析,客觀地評價甘肅省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的實施成效,分析存在的問題及其原因,并提出相應地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 甘肅農村 人居環境 鄉村振興
作者簡介:
李晶,博士,甘肅省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助理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為農業生態水文。
甘肅藍皮書●縣域2021(七)
南水北調西線工程促進甘肅農業發展的前期研究
摘要:
本報告在對甘肅整體經濟、農業、土地開發利用等狀況分析的基礎上,深入探討水資源短缺是制約甘肅農業發展的瓶頸問題,從而提出南水北調西線工程促進甘肅農業發展的幾點啟示:徹底解決水資源矛盾,拓寬土地開發空間;加快農業經濟一體化發展,打造核心增長極;加快農業“走出去”步伐;鞏固和深化脫貧攻堅成果,推進鄉村振興;大幅度改善甘肅乃至整個北方和西部生態環境。
關鍵詞: 農業發展 甘肅水資源短缺 南水北調西線工程
作者簡介:
徐吉宏,碩士,甘肅省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副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為農村發展及地理信息技術。
甘肅藍皮書●縣域2021(八)
甘肅農村土地管理與改革的難點與問題研究——慶陽市調查報告
摘要:
“三權分置”改革的實施,使現階段農戶享有較為完整的土地產權,已經可以滿足其土地合理使用的基本需求。同時,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經營主體是流轉土地、高效配置、現代經營的市場主體、關鍵因素,也是“推進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的根本載體和現實途徑。實踐表明,新型經營主體的培育與發展成效顯著,但與政策要求和農民期盼相比,仍有待進一步提升。今后,既要廣泛宣傳和深入貫徹農村土地承包政策,推進農村土地集約化管理,提高農村土地利用率,更要持續推進合作社規范運行與質量提升,更進一步做實做強村集體經濟。
關鍵詞: 新型經營主體 村集體經濟 “新土改” 甘肅慶陽
作者簡介:
滕海峰,中共甘肅省委黨校(甘肅行政學院)經濟學教研部副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為區域經濟。
李含琳,中共甘肅省委黨校智庫首席專家、經濟學教授。
李禎,中共甘肅省委黨校(甘肅行政學院)公共管理教研部講師。
王永明,中共甘肅省委黨校(甘肅行政學院)經濟學教研部副教授。
李楠,中共甘肅省委黨校(甘肅行政學院)后勤服務中心經濟師。
鄭彥宏,中共通渭縣委黨校副校長、講師。
甘肅藍皮書●縣域2021(九)
“一帶一路”背景下甘肅農業“走出去”問題研究
摘要:
本報告運用定性、定量等多種研究方法,在深入分析“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農業需求、甘肅省“走出去”農業發展現狀的基礎上,提出了甘肅“走出去”農業的發展路徑。建議甘肅將中亞、西亞、東南亞作為主要合作地區,搶抓“一帶一路”發展機遇,增加農業科技投入,提升農產品附加值;降低農業企業“走出去”的運營成本,增強企業整體競爭力;制定完善農業“走出去”的政策和制度體系,助力甘肅“走出去”農業快速發展。
關鍵詞: 農業甘肅“走出去”“一帶一路”
作者簡介:
胡苗,碩士,甘肅省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副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為農村經濟學。
甘肅藍皮書●縣域2021(十)
甘肅主要農產品供給保障體系研究
摘要:
隨著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入推進,我國農產品生產供給導向逐步由增產轉向提質,綠色、生態、優質、安全的農產品供給保障是區域農業高質量發展的主要目標。區域農產品的供給保障主要涉及農產品供給數量、供給質量以及供給過程三個方面。本報告主要基于有效供給、供給鏈理論,分析甘肅省主要農產品供給保障的現狀以及措施,從農產品供給數量、供給質量和供給過程三個維度,提出加強甘肅省主要農產品供給保障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 甘肅省 主要農產品 供給保障
作者簡介:
賈瓊,甘肅省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研究員。
李麗莉,博士,甘肅省經濟研究院副研究員。
甘肅藍皮書●縣域2021(十一)
甘肅農民專業合作社質量提升調查研究——以華亭市為例
摘要:
農民專業合作社作為我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一種重要形式,已成為組織服務農民群眾、激活鄉村資源要素、引領鄉村產業發展和維護農民權益的重要組織載體,在發展現代農業、助力脫貧攻堅、推動鄉村振興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華亭市作為甘肅省最年輕的縣級市,經濟總量位于全平涼市領先水平。華亭市農民專業合作社在高質量發展過程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依然存在發展基礎不牢、運營程度不高、帶動能力不強、技術人才匱乏、激勵機制不活等問題。要通過開展教育培訓、健全監管服務機制、規范運行發展模式、加大宣傳力度、落實政策激勵措施等,努力培育和提升農民專業合作社質量。
關鍵詞: 農民專業合作社 質量提升 華亭市
作者簡介:
程黎君,甘肅省社會科學院平涼分院院務委員,中共平涼市委黨校(行政學院)教授、副校(院)長,平涼市社科聯兼職副主席,平涼市領軍人才(第一層次),研究方向為區域經濟。
范曉,中共華亭市委黨校(行政學院)講師,主要研究方向為農村經濟、區域經濟。
甘肅藍皮書●縣域2021(十二)
甘肅易地搬遷實現穩定脫貧的實證調查
摘要:
實現“穩得住、可致富、能發展”是易地扶貧搬遷的目標任務,也是檢驗實現穩定脫貧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的有效方式。本報告以甘肅省西和縣為例,對其易地搬遷脫貧人口進行多視角的實地調查,重點對易地搬遷實現穩定脫貧人口、影響因素以及存在問題進行實證分析,進而提出推進甘肅易地搬遷實現穩定脫貧對策建議:進一步推進產業發展,夯實穩定脫貧基礎;加大補齊基礎設施建設,促進高質量穩定脫貧;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夯實穩定脫貧組織基礎;加強農村教育培訓,提升穩定脫貧內生動力;強化政策保障,筑牢穩定脫貧防線。
關鍵詞: 實證調查易地搬遷穩定脫貧甘肅西和縣
作者簡介:
徐吉宏,碩士,甘肅省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副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為農村發展及地理信息技術。
賬號+密碼登錄
手機+密碼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