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經濟研究所所長、研究員王曉芳在甘肅日報(理論版)發表:【奮進新征程 創造新偉業--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加快甘肅發展方式綠色轉型的著力點
【奮進新征程 創造新偉業--學習宣傳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
加快甘肅發展方式綠色轉型的著力點
王曉芳
統籌謀劃黃河流域甘肅段生態環境保護和綠色低碳轉型發展,統籌建立健全祁連山生態環境治理長效機制和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加快工業方式和農業綠色生產方式轉型發展。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綠色化、低碳化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環節?!秉h的十八大以來,甘肅省堅持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全省生態環境狀況不斷改善,綠色低碳轉型發展取得實質性進展,生態文明建設全面加強。在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新征程中,要加快實施“四強”行動,推動構建“一核三帶”區域發展格局,切實扛起筑牢西部生態安全屏障的重大使命,加快發展方式綠色轉型,促進甘肅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統籌謀劃黃河流域甘肅段生態環境保護和綠色低碳轉型發展。重點要加快提升黃河上游水源涵養功能,強化甘南黃河上游水源涵養區禁牧封育等措施,開展蘭州、白銀、臨夏、甘南境內濕地修復、生態緩沖帶和生態防護林建設;以隴中隴東黃土高原水土保持綜合治理為重點,加快實施坡耕地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小流域綜合治理、黃土高原地區淤地壩建設、生態脆弱區移民等生態治理工程;加強黃河干流綜合治理,加快補齊污水處理設施短板,推進污水處理廠擴容提標改造和配套管網建設,強化污水資源化利用,積極推動城鎮污水處理廠尾水濕地建設;推進馬蓮河、葫蘆河、祖厲河、散渡河等黃河主要支流綜合治理,基本消除劣Ⅴ類水體。強化渭河、大夏河、洮河、涇河等支流河源區生態保護與治理,穩步提升黃河上游水系補水功能。
統籌建立健全祁連山生態環境治理長效機制和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保護好祁連山的生態環境,對推動甘肅可持續發展、保護國家生態安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全面保護祁連山河西走廊地區森林、草原、河湖、濕地、冰川、戈壁等生態系統,加快構建以祁連山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全面實施保護大通河、莊浪河、黑河、疏勒河、石羊河、黨河等水系源頭的重要水源地,加大山丹馬場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點實施祁連山水源涵養提升工程,增強祁連山區水源涵養補給功能;嚴格封禁保護重要冰川雪山和凍土帶,持續鞏固提升祁連山生態環境整治成效;加強祁連山沿山淺山區生態保護,提升森林生態系統功能,加強林草植被建設,提高林草覆蓋率,減少水土流失;實施沙化土地封禁保護、固沙防沙治沙工程,增強河西走廊荒漠化、沙化綜合防控能力;鞏固祁連山礦山生態修復治理成效,嚴控水電開發,加強對現有水電設施下泄生態流量監管,依法依規、綠色低碳推進旅游開發和資源開發。
加快工業發展方式轉型。近年來,甘肅加大實施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改造項目,加快甘肅工業綠色轉型發展。要進一步完善和落實鏈長制鏈主制,持續推動工藝技術進步,實現規模、質量、效益同步提升,突出重點產業和骨干企業,推進石油化工產業延鏈補鏈,推進有色冶金產業高端延伸,推進煤炭建材產業精細精深發展,推進鉆采煉化、電工電氣、數控機床等裝備制造產業加快升級,不斷做大做強做優傳統產業。積極完善能耗排污、環境容量等政策,深入推進節能降碳,提高重點行業能源利用效率,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大力發展綠色低碳產業,還要系統激發企業低碳轉型內生動力,加快構建綠色低碳技術體系和綠色制造支撐體系,把全面推行綠色制造作為工業和信息化領域“雙碳”目標實現的重要抓手,全面推動工業結構高端化、能源消費低碳化、資源利用循環化、生產過程清潔化、產品供給綠色化、生產方式數字化,著力提升工業企業綠色發展能力。
全面推廣農業綠色生產方式轉型發展。因地制宜實行農牧結合、林牧結合、農林結合、農林牧結合、農林草結合等多種類型的多元復合循環經營。聚焦甘肅農業資源環境,以現代寒旱農業為切入點,以糧食及牛羊菜果薯藥六大特色產品為重點,積極發展具有競爭優勢的制種產業、高原牧草產業,實現生態環境友好、農業多元復合循環經營、農民增收致富三者有機統一。探索構建循環型生態農業模式,推廣應用節水型品種,科學使用節水灌溉技術,有序推進輪作休耕;加強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大力推進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建立完善廢棄農膜、農藥包裝物回收利用機制;強化有害生物綠色防控,減量高效利用農業投入品;做好畜禽糞污的綜合利用,加快推進畜禽養殖廢棄物處理和資源化利用,探索種養結合、種養平衡路徑。著力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產,加強農產品產地環境保護治理,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全程監管,實現產地綠色化和產品優質化;積極推進經營體系綠色變革,引導專業大戶、農業龍頭企業、農民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主動參與農業綠色發展進程。
賬號+密碼登錄
手機+密碼登錄
還沒有賬號?
立即注冊